新学期伊始,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夯实教学基本功,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部署,各教研室积极响应,于9月上旬集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质量提升”系列活动。体育、思政、语文、数学、英语、创新创业教育六个教研室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学院整体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展现了马院教师队伍追求卓越、潜心育人的良好风貌。
一、 体育教研室:传承国粹,促身心共育
体育教研室聚焦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师技能,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八段锦”。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分解动作教学、连贯练习及教学方法研讨,使教师们熟练掌握了八段锦的动作要领与教学技巧。此举旨在将这一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健身项目引入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体育教学多样化、优质化发展,同时加强了教师团队的协作与凝聚力。

二、 思政教研室:磨砺匠心,守育人主渠
思政教研室成功举办了新教师磨课与老教师评课活动。新教师依次进行模拟授课展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多元方法。老教师评审团队则从教学设计、内容把控、课堂互动、思政元素融入等多维度进行精准、深入的点评与“传帮带”,无私分享教学经验。活动不仅是对新教师的一次严格“教学体检”,更是一场高效的集体备课,有效夯实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本功。

三、 语文教研室:明晰定位,强人文素养
语文教研室教研活动集中学习了暑假《高职(语文)国培项目》的先进理念与成果,再次明确了大学语文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核心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定位与目标。强调课程实施需关注学生参与度与反馈,动态调整策略,并探讨了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与人文素质教育深度融合,服务于学校培养“三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对形成良好教风、高标准开展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 数学教研室:精准施策,破教学难题
数学教研室直面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高、学用脱节等挑战,凝聚共识,探讨出一系列精准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对接专业需求,增删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式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老带新”结对帮扶活动,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

五、 英语教研室:探索新径,重应用能力
英语教研室围绕质量提升新路径展开研讨。杨真真老师分享了国培心得,与会教师共同学习了“产出导向法与英语教学”(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融入课堂教学实践、BOPPPS课堂微循环等先进理念。本学期教学实践新思路包括:在课堂中加入输出导向(如小组合作展示Presentation)、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促进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结合、利用AI工具辅助学习、设计“情景化·任务型”教学以及灵活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六、 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聚焦实践,育创新灵魂
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以“匠心育创,质效双升”为目标,系统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开展集体备课,深入研讨案例教学与融入点设计,并征集校园真实创业案例以丰富共享教学资源库;二是推行“互听互评”,常态化进行课堂观察,聚焦“抬头率”与互动有效性,进行即时反馈与策略调整,精准提升课堂吸引力;三是组织新教师二次试讲,形成“试讲-指导-改进-反馈”的闭环培养路径,显著提升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夯实“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创新为灵魂”的教学理念。

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覆盖、多形式的“教学质量提升”系列活动,是学院坚持“教学立院”、夯实育人主阵地的重要举措。各教研室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内容聚焦实务、贴合需求,取得扎实成效,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加强了教学团队的交流与传承,丰富了教学资源,更营造了潜心教学、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为新学期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活动成果,推动教学质量持续向上向好发展。